中新社北京5月7日電 (記者 龐無忌)出臺政策支持住房“以舊換新”的中國城市正在迅速擴圍。
6日,深圳市出臺樓市新政稱,支持在本市有開發項目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以及相關房地產中介機構開展商品住房“收舊換新”和“以舊換新”工作。同日,武漢發布樓市新政稱,推行“賣舊買新”交易新模式,對賣舊房已繳納的增值稅按計稅價格的1%給予補助;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收購置換購房家庭的自有住房等。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等也在近日發起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活動。
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截至5月6日,全國已有超50城表態支持住房“以舊換新”,而且越來越多城市拿出了“真金白銀”,降低換房者的“退出成本”。
記者梳理發現,各地支持住房“以舊換新”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由房地產開發商聯合經紀機構對舊房優先推售,若一定期限內舊房售出則按流程購買新房,若無法售出,則新房訂金全額退款。
二是由開發商或地方國企收購舊房,售房款用于購買指定新房項目,這種方式是今年以來住房“以舊換新”的主流。
三是對出售自有住房并購買新建商品住房的個人或家庭給予一定的購房補貼或者稅費優惠。
同時,還有地方以“帶押過戶”(不需要提前歸還舊貸款、注銷抵押權,即可完成過戶、再次抵押和發放新貸款等手續)、放寬首套房認定標準等政策配合“以舊換新”,以更好地打通換房鏈條。如武漢市日前宣布,在當地僅有一套住房且正掛牌出售的家庭,辦理新購一套個人商業性住房貸款時認定為首套住房。
“以舊換新”成為近期各地樓市政策的“重頭戲”,傳遞何種信號?
首先,這意味著中國樓市調控政策的著力點發生變化,從過去單純的需求側提振,到如今的供需兩方面同時發力。
諸葛數據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王小嬙表示,當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并不能單純從鼓勵需求切入,而是應從供需兩端著力,構建新的發展模式。與限購、限售等需求側政策不同,“以舊換新”觸及供需兩個方面。
其次,各地推動“以舊換新”旨在打通房屋“增存循環”。
去年以來,多地二手房掛牌量大增,售房周期拉長,換房鏈條不暢,新房和二手房市場出現“溫差”。
4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新房和二手房各自代表增量和存量住房的主要部分,暢通“以舊換新”,不僅能推動庫存消化、盤活存量資產,還有助于化解新房市場交付風險,推動房地產業轉型。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未來通過消化存量房產的方式來滿足配租型或者配售型保障房需求,或成為一種重要方式。其中關鍵是要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和商業可持續的原則。
業內預計,2024年將有更多城市出臺“以舊換新”的相關配套政策,進一步促進住房置換需求釋放。(完)